当前位置:首页>>检察动态
【知识产权宣传周】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保护 多的是你要注意的事
时间:2025-04-2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当AI写的诗被抄袭,法律该保护谁?

用5000幅名画训练出的AI模型,算侵权吗?

用AI仿冒知名主播声音推销伪劣产品,触犯什么罪名?

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检察机关关注热点,助力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运用人工智能提升知识产权检察履职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算法自主生成诗歌、绘画、音乐作品,深度学习模型突破药物研发瓶颈,人类正在见证着人工智能技术对知识产权生产方式的革命性重塑。在这场全民可参与的科技浪潮里,知识产权保护既是激励创新的基石,也是规范发展的护栏。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肩负着维护创新秩序,保护智慧成果的重要使命。我们将以法治之力护航技术向善而行。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1.著作权。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一系列专有权。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视听作品、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等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2.商标权。指商标注册人对其商标享有的独占的、排他的权利,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声音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3.专利权。指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人工智能领域的侵权行为


随着智能化涉及的领域越广,被大家忽视的侵权行为就越多,以下侵权行为你是否看到过呢?



1

AI训练数据“偷内容”

用盗版小说、电影、音乐训练AI,比如用《哈利波特》全集训练聊天机器人,但这些书未经授权。从网上扒取他人拍摄的照片、设计的图标,直接喂给AI生成图片,比如用明星照片生成换脸视频。


2

AI生成内容“撞车”原创作品

AI生成的插画和某画师的作品相似度极高,但未获得授权。AI写出的文章段落和某作家的原文高度相似,涉嫌抄袭。


3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代码

开发者把别人开源的AI代码直接拿过来用,却不遵守开源协议,比如不注明原作者、不公开修改后的代码等。


4

山寨AI产品“蹭名牌”

如开发一个“小爱同学智能音箱”,名字和界面模仿小米的“小爱同学”,误导消费者。在电商平台销售“AI绘画工具”,直接照搬其他知名软件的图标和功能描述。


5

滥用用户数据

使用App时未经用户同意,收集聊天记录、照片等隐私数据,用来训练AI广告推荐系统。将用户上传的原创内容如设计图、文案等直接喂给AI生成新内容,未支付报酬。



我们如何避免侵权




ABOUT US



1

用AI工具时:如果生成的内容涉及他人作品,如用AI画“海绵宝宝”,需确认是否有版权风险。使用开源代码时,严格遵守协议,如标注原作者、公开修改内容。


2

开发AI产品时:确保训练数据来源合法,如购买正版书籍、获得图片授权。对核心技术申请专利,避免员工泄密。


3

日常使用中:警惕“免费盗版AI软件”,可能暗藏侵权风险。注意尊重AI生成内容的署名权,转发使用需注明来源。发现山寨产品或侵权行为,可向平台或监管部门举报。


检察机关对知识产权的立体化保护



最高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法律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检察机关通过四大路径强化保护:


1

刑事打击

2024年,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落实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精神,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共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7646件13486人,受理审查起诉13767件33805人,检察机关正不断加大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


2

民事监督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知识产权民事检察案件1764件,积极运用恶意诉讼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线索,对滥用权利、虚假诉讼等情形开展法律监督。


3

行政工作

行刑反向衔接工作有序推进,检察机关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依法开展行刑反向衔接,强化对行政违法行为“可处罚性”审查把关。


4

公益诉讼

监督履职方式更加多样,检察机关通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决定民事公益诉讼支持起诉,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履职。同时大力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对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的监督管理以及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职责等。

站在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交相辉映的历史节点,检察机关将持续完善"刑事+民事+行政+公益"综合保护体系,让法律代码与技术代码同频共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突出加强对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服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DeepSeek(来源AI要记得标注哟)


本院概况
机构职能
领导介绍
检察长信箱
案件信息公开网
检察新媒体
华容检察微博
华容检察微博
华容检察微信
华容检察微信